当前位置: 书中屋> 其他类型> 我,薯条,苏联英雄> 第14章 间章 波罗的海沿岸二三事(2/4)

第14章 间章 波罗的海沿岸二三事(2/4)

但是也因为这一点,爱沙尼亚在基督化的过程中,不止受到了普鲁士、俄罗斯的影响,还有丹麦(又一个祖上阔过的)的影响。



    三方势力的影响,加上在三国中最为“偏僻使得当地“土着”成了各种力量争夺权利的炮灰。



    于是爱沙尼亚的控制权在丹麦、宝剑骑士、瑞典(还是祖上阔过)、俄罗斯之间流转,但最终落脚于俄国。



    …………



    在前述历史因素影响下,使得三国在进入近代的民族主义萌芽期时有着一定区别。



    立陶宛和波兰的亲近,加上对于俄德的世仇,让他们独立于俄德之间的想法最为强烈,这也使得当地人在最初的时候接近平等的恨着俄德。



    而爱、拉两国,由于传承下来的地主,大多来自德意志民族(来自宝剑骑士团)或者北欧(丹麦瑞典影响)的外来户,而这些人又在后台倒塌之后,积极充当俄国人的狗(典型的外国人之间做交易,本国人吃亏),使得当地人酝酿了仇俄情绪基础。



    再加上作者君捋不顺的,天主教基督教各种分支之间的爱恨纠葛,造成的三国在近代化过程差异(教会是欧洲近代文化教育的主力),也使得三国在俄罗斯帝国式微之后,三国民族主义制造的事端也有所区别。



    由于近乎平等的仇视俄德,立陶宛的民间民族主义者,在俄罗斯帝国开始衰落时,产生的闹事行为较为稀少,鼓吹起的仇俄情绪并不多。



    不过这些行动也使得原本平等的对俄德两国的仇恨,开始出现了更加仇恨俄国的倾向。



    而充满对俄仇恨的爱、拉两国,民族主义者,则乘着两国统治阶级替俄国剥削国民的东风,在俄罗斯帝国开始衰落时,制造了大量流血冲突,使得一战开打前,两国的大部分农村地区就已经脱离了沙俄控制,两国对俄的仇恨继续加深。



    综上,虽然三国近代民族主义萌芽的基础各不相同,民族主义者的行动也各不相同,但却由于三国此时事实上被俄国统治,民族主义运动让三国最终殊途同归的,积累了对于俄国的不同程度仇恨。



    …………



    一战的纠葛既给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