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历史的惯性(3/6)
样。
天真的认为,之前工兵为了迅速推进,修建的歪歪扭扭的临时道路,能够维持住党卫军部队的基本战斗力。
于是,之前因为制造了不可控大火,而让德军指挥部,对于当前季节针叶林易燃程度,产生误判的德国空军-轰炸机部队,临时转型成了运输机部队,准备向党卫军空投一些急需的补给。
就这样,历史的“必然性”,让一切在兜兜转转之后,似乎又转回了原点。
就连未来德军,盲目坚守失去价值的攻击出发阵地,紧急调动轰炸机空投补给等名场面,提前数月,乃至数年,在北极战线发生。
也只是,在相同背景条件下的,小规模预演罢了。
(一些解释:
1、盲目坚守失去价值的攻击出发阵地
中央集团军群,因为各种原因,在能够冲向莫斯科时,选择转向基辅,完成基辅合围期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留守在,之前为了进攻莫斯科夺取的狭长出发阵地(叶利尼亚突出部)中的,德军部队情况。
这些无力进攻,又处在极难补给与防守位置的德军部队。
在中央集团军群,不愿意放弃来之不易的进攻跳板情况下,被苏军部队一顿胖揍下场惨烈。
2、紧急调动轰炸机空投补给
这样的名场面当然就更多了,其中最着名的,必然是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外围那次。)
……………………
在德国空军思考为什么小当量炸弹,能够让针叶林瞬间爆燃,这一注定没有结果的问题时。
在6月30日,以惨重代价将德军雷达站干掉的苏联空军,终于得到了,从摩尔曼斯克转场过来的,由皇家海军战斗机部队,直接转隶而来的,皇家空军第151联队先遣队的增援。
这让原本只能在铁路周边地区,维持防空圈的苏联空军,重新获得了,将力量伸到前线上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