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拉开架势(3/6)
,仿佛称呼变了,德军兵力就够了一样。
2、列季切夫-文尼察
这是旧国境防线(斯大林防线)的一部分。
当然,在这个时间段,德国人在事实上,并不是十分清楚苏联人这道防线的组成情况。
但德国人,却根据装甲部队的推进能力,将这一地区指定为了第11集团军的推进方向。
这种更加直接的侧袭,对于有序撤退的西南方面军各部来说,其实是比第11集团军按历史中一样指向西北更危险的。
因为在这样的攻势下,苏军所拥有的回旋范围被大幅缩小了,德国人兵力不足的问题也被掩盖了。
一旦在这种,必然比历史中更有力的钳形攻势下显露败相,德国人继续发展胜利的动力,绝对不会比历史中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然,这种判断是建立在南方面军,和历史中一样抱着已经没有价值的比萨拉比亚地区不放这一基础上的。
PS:德国人在整个“巴巴罗萨”攻势期间,数次出现了,在认为已经彻底击溃苏联军队的时候,迎头撞上苏联人新防线的情况。
3、德军向罗马尼亚军队妥协的关键原因
第11集团军最大的弱点,就是没有装甲力量,因此为了让此刻有点离心离德的,罗马尼亚军队将主力装甲部队(其实水平不咋地,但比没有好)交由德军指挥。
并派出第3集团军的山地部队,为第11集团军的进攻提供侧翼掩护。
德军同意了,让罗马尼亚人主导对比萨拉比亚地区的行动,并承诺一旦苏军的主要防线被突破,第11集团军的部分军队,也将加入对比萨拉比亚地区的攻击。
于是历史上,第11集团军另外一路直指敖德萨的攻击兵力,事实上被德国人挪用了。
当然如果苏联第9集团军,表现出任何冲入罗马尼亚现有领土的倾向。
这部分被挪动,用于填补第11集团军左翼力量倾巢出动时,留下的阵地的德军,也可以马上杀回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