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芝加哥演讲(1/5)
《原子科学家公报》不是个报刊,而是个学术性杂志。它起初还是很公道的,关注人类的核战争威胁。后来越做越大,就逐渐成为政府的喉舌,用来充当批判其他国家的搅屎棍。比如美国人造核弹,这肯定是有利于秩序的;苏联人造核弹,“该举动促使世界紧张度增加10%”。余切直接拒绝了。他拒绝的是书商哈珀的说客,不料,沈大使很快也找上门来。“余切,你能不能转道去芝加哥大学做一场演讲。”又是芝加哥大学。余切纳闷了:“你也听说《原子科学家公报》那事儿了?”“什么公报?”沈大使说,“还记得你写的《大撒把》吗?你批判了那些不愿意回国的!现在芝加哥就有国内外派的第一批博士生,他们都很想见到你。”“芝加哥也是美国的大城市,也有机场。干脆和他们一起回去吧。”沈大使这么一说,余切只好转道去芝加哥。国内对这一批博士是抱有厚望的,他们几乎个个学的都是屠龙技——作为新中国第一批洋博士,只要肯回来,将来最次也得是个部级大学的掌门人。此时,余切燕大的导师也打来电话:有位他的师兄将要回国,而且准备把诺奖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请到国内来指点一番。胡岱光同志今年已准备卸任燕大的经济学院院长,他还想再为燕大做一些事情。舒尔茨这个人很厉害。他是发达国家当中,罕见的研究农业发展的经济学家,对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很深。世界上又穷人又多的国家是哪个?你就知道为啥舒尔茨很受中国人重视。“余切,搞经济真不能闭门造车。当年不是引入了西方经济学,我们现在都还没有很科学的工具,去衡量我们自己的发展。舒尔茨是农业专家,也是中国专家,你可一定要请他来。”“好好,我尽力。听说胡老师今年要卸任了,您之后是……”“我老了,不得不离开学术前沿。我会从事一些管理性质的工作。”胡岱光说。看来是要高升了啊。胡岱光这个岁数了,还能升哪里去?没想到他虽然不打桥牌,却比马识途还厉害。经济学好啊,经济学得学。挂断电话,余切便飞往芝加哥。……芝加哥大学。舒尔茨正在和自己的学生林一夫谈论“去中国”的事情。舒尔茨已经来过中国一次,当时受到了热情招待。校方在整个学校中找一个懂得西方经济学,又恰好外语很好的学生,相中了林一夫。而林一夫也不负众望,表现的很好,最终舒尔茨推荐他到芝